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大家关注 > 正文
    购物车
    0

    青铜峡市简介

    信息发布者:南庄村
    2016-12-31 09:51:19   转载

    青铜峡市,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地处东经105°21′至106°21′、北纬37°36′至38°15′之间。东隔黄河与灵武市、吴忠市利通区相望,南以牛首山为界与中卫市中宁县接壤,西依明长城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为邻,北与永宁县相连。青铜峡距吴忠市府驻地利通区30公里,距自治区首府银川市54公里。市境东西宽30多公里,南北长60多公里,总面积2445平方公里。总人口276805人(2012年)。政府驻小坝镇

    2011年,青铜峡市综合经济实力名列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第32位,被誉为"塞上明珠"。著名景点青铜峡黄河大峡谷、中华黄河坛等。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青铜峡市

    • 面积

      2445平方公里

    • 外文名称

      Qingtongxia City

    • 人口

      户籍人口282719人(2014年)

    • 行政区类别

      县级市

    • 气候条件

      中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

    • 所属地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

    • 著名景点

      青铜峡水库、鸟岛、一百零八塔

    • 下辖地区

      裕民街道、小坝镇、大坝镇、青铜峡镇、叶盛镇、瞿靖镇、峡口镇、邵刚镇、陈袁滩镇

    • 政府驻地

      小坝镇

     
    • 火车站

      青铜峡站

    • 电话区号

      0953

    • 车牌代码

      宁C

    • 邮政区码

      751600

    • 地理位置

      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

    • 行政代码

      640381

    • 地区生产总值

      135.3亿元(2014年)

    • 人均生产总值

      47958元(2014年)

    • 市委书记

      桂福田

    • 市长

      金永灵

    目录1建制沿革2行政区划3地理环境4人口民族5自然资源6经济7社会事业8交通9旅游

    折叠
    建制沿革

    青铜峡城市徽标青铜峡城市徽标秦统一中国后,市境属北地郡富平县。

    西汉东汉时仍属富平县。

    北魏太炎三年(公元436年)置薄骨律镇。孝昌二年(公元526年)改薄骨律镇为灵州,青铜峡市属其管辖。

    北周属回乐县。

    隋属灵武郡。

    唐为回乐、灵武两县属地。

    宋初属灵州,咸平五年(1002年)地入党项,西夏置为顺州。

    元属宁夏府路灵州,隶甘肃行中书省。

    明属宁夏卫,隶陕西都指挥使。

    清雍正三年(1725年),置宁夏府今市境分属宁朔县和灵州。同治十一年(1827年)设置宁灵厅。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改宁灵厅为金积县,辖黄河东及中滩。改宁夏府为朔方道(亦称宁夏道),仍属甘肃省。十八年(1929年),宁夏道改建为宁夏行省,青铜峡市属其管辖。三十四年(1945年),宁夏行省建行政督察城市风光城市风光专员区,市境属第一督察专员区,后,此区撤销,仍属宁夏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宁夏省于1954年建立河东回族自治区,市辖金积县部分属河东回族自治区。同年秋,宁夏省撤销,并入甘肃省,甘肃省银川专区建立,市辖宁朔县部分属银川专区。

    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银川专区撤销,市辖地均直属宁夏回族自治区。

    1960年,宁朔、金积两县撤销,设置青铜峡市,驻青铜峡。

    1963年青铜峡市改为青铜峡县,驻小坝。

    197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南地区成立,青铜峡归属其管辖。

    1984年,撤销青铜峡县,恢复青铜峡市。

    1998年撤银南地区为地级吴忠市,青铜峡市归属其管辖。

    折叠
    行政区划

    折叠区划沿革

    1985年7月,撤销瞿靖乡,改置为瞿靖镇。9月,撤销叶升乡,改置为叶升镇。

    1991年10月,将青铜峡镇河西部分划出,置为大坝镇。

    1994年6月,峡口乡改为峡口镇。至此,青铜峡市辖6镇和7乡。

    2000年,青铜峡市辖6个镇、8个乡。

    2004年12月,将利通区的陈袁滩乡划归青铜峡市管辖。并撤销陈袁滩乡,设立陈袁滩镇。

    2005年,青铜峡市辖7个镇:小坝镇、青铜峡镇、瞿靖镇、叶盛镇、大坝镇、峡口镇、邵岗镇

    2006年10月27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将青铜峡水库湿地保护区延伸至中宁县境内的部分及中宁县白马乡新田、跃进两村的80.2平方千米左右的土地划给青铜峡市,撤销原自治区环保局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保护区工作由青铜峡市人民政府担负。12月30日,青铜峡水库湿地自然保护区行政区划调整交接仪式在青铜峡举行。

    折叠区划详情

    截至2013年,青铜峡市辖8镇2场1街道:小坝镇、大坝镇、青铜峡镇叶盛镇瞿靖镇峡口镇邵刚镇陈袁滩镇;树新林场、良繁场;裕民街道。

    镇(场)名称辖区数下辖区域
    裕民街道辖9社区西街、东街、南街、南苑、汉延、紫薇、怡园、北苑、银河;糖厂家属院。
    小坝镇辖12村小坝村、张岗村、红星村、林东村、中沟村、先锋村、林皋村、新林村、富裕村、永丰村、曹湾村、南庄村。
    大坝镇辖1社区20村大坝发电厂;韦桥村、刘庙村、沙湾村、沙庙村、大坝村、利民村、陈俊村、蒋东村、蒋南村、新桥村、立新村、高桥村、三棵树村、滑石沟村、营门滩村、王老滩村、上滩村、刘滩村、中庄村、中滩村;园艺场。
    青铜峡镇辖6社区6村峡石街、新民街、利民街、艾山街、峡西街、铝厂街;余桥村、草河村、沃沙村、旋风槽村、园林村、三趟墩村。
    叶盛镇辖1社区14村叶升;龙门村、光明村、哈存村、盛庄村、叶升村、蒋滩村、地三村、张庄村、联丰村、陆湾村、五星村、席庙村、正闸村、地十村。
    瞿靖镇辖1社区19村瞿靖;瞿靖村、友好村、尚桥村、蒯桥村、友谊村、毛桥村、时坊村、蒋西村、蒋顶村、东升村、银光村、新民村、光辉村、玉南村、银辉村、朝阳村、渔粮村;良种繁殖场。
    峡口镇辖1社区11村团结新村;西滩村、东滩村、谭桥村、汉渠村、赵渠村、闫渠村、巴闸村、任桥村、沈闸村、郝渠村、草台子村。
    邵刚镇辖18个村邵刚村、高渠村、邵南村、永涵村、玉泉村、营桥村、东方红村、五道渠村、二旗村、邵西村、下桥村、星火村、沙湖村、邵北村、大沟村、甘城子村、玉西村、玉东村。
    陈袁滩镇辖8村柳条滩村、陈滩村、袁滩村、杨滩村、唐滩村、万粮滩村、补号村、沙坝湾村。

    树新林场、良繁场;
    展开

    折叠
    地理环境

    折叠位置境域

    青铜峡市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地处东经105°21′至106°21′、北纬37°36′至38°15′之间。东隔黄河与灵武市、吴忠市利通区相望,南以牛首山为界与中卫市中宁县接壤,西依明长城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为邻,北与永宁县相连。市境东西宽30多千米,南北长60多千米,总面积2445平方千米。

    折叠气候

    青铜峡市地处西北内陆,属中温干旱气候区,东部季风区与西部干旱区域的交汇地带,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全年日照2955小时,年平均气温摄氏8.3-8.6度,无霜期176天,年降水量260.7毫米。

    折叠地貌

    青铜峡市境内地势由西南向东北自高而低呈现阶梯状分布,形成山地、低山丘陵、缓坡丘陵、洪积扇地带、黄河冲积平原和库区6个地貌类型。

    折叠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2年,青铜峡市全市总人口276805人,比上年末增加651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6207人,男性141213人。全市少数民族人口57253人,占总人口的20.7%,其中回族人口55487人,占总人口的20%。

    民族

    回族汉族满族蒙古族壮族朝鲜族土家族土族苗族藏族等。

    折叠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青铜峡风光青铜峡风光黄河流经青铜峡市58千米,年过境水量400亿立方米,自秦汉先后开掘的秦渠、汉渠、唐徕渠等九大干渠均从青铜峡境内引出,引黄灌溉条件得天独厚。地下水补给总量3.5亿立方米,可利用量1.2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

    截至2012年,青铜峡市已探明的矿种有煤、铜、铁、石膏重晶石石灰岩、水泥灰岩、砂砾、胶泥、建筑石料等13种,其中水泥灰岩储量大、品位高,已探明达1.3亿吨。主要分布在野猫子山、大坝梁、卡子庙、马长滩(红石墩)、庙山湖、黄河沟、庙梁沟等地。

    植物资源

    截至2012年,青铜峡市植物资源有人工种植的木类、果类、草类、药用类植物和观赏类植物数百种,以及纤维植物、观赏植物等经济植物。有包括黑鹤、天鹅、白琶鹭等国家一、二类保护鸟类。

    折叠
    经济

    折叠综述

    青铜峡水利枢纽青铜峡水利枢纽2012年,青铜峡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1年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4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8.8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6.4亿元。三次产业的构成比例为12∶66∶2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3713元。

    全年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187141万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9102万元,其中增值税10593万元;营业税25910万元;企业所得税3738万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59627万元。

    折叠第一产业

    青铜峡市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称,盛产水稻、小麦玉米苹果、葡萄等农作物,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市,形成了粮食、畜牧蔬菜食用菌瓜果桑蚕、肉蛋奶、水产品等八大农副产品基地。

    2012年,青铜峡市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58亿元,比2011年增长6.8%。其中:农业产值15.16亿元;林业产值0.39亿元;牧业产值9.11亿元;渔业产值1.18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74亿元。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3.4万亩,比上年增长6.2%。水果面积14.7万亩,比上年增长2%,水果总产量8.6万吨,比上年增长2.3%。全市渔业养殖面积1.4万亩,比上年增长7.6%。

    2012年,青铜峡市全年落实农作物播种面积67.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9.1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8.7万亩。粮食总产量达27.3万吨,蔬菜总产量19.8万吨。

    折叠第二产业

    青铜峡铝厂青铜峡铝厂青铜峡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重要工业基地,自治区经济核心区之一。辖区内有青铜峡铝厂、大坝电厂、青铜峡水电厂等20多家中央、区属大中型企业,形成了以电力、冶金、化工、建材、食品、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各类工业产品达480余种。年产铝锭58万吨,碳素制品26万吨,铝型材5000吨,水泥230万吨。御马庄园葡萄酒荣登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宝座。

    2012年,青铜峡市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24亿元,比2011年增长5.4%。实现工业增加值65.2亿元,比2011年增长12.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9家,其中大中型企业15家。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7.2亿元,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218.3万元。

    截至2012年,青铜峡市具有三级及三级以上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18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亿元;实现工程结算收入11.6亿元;实现利税1.2亿元。

    折叠第三产业

    2012年,青铜峡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亿元,比2011年增长14.6%。从城乡看,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2亿元;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2亿元。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7亿元;批发零售业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5亿元。全年共接待游客113.14万人次,实现旅游接待收入4.07亿元。

    青铜峡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4.3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存款余额64.4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25.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4.6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70.7亿元。

    折叠
    社会事业

    折叠科技

    2012年,青铜峡市全年本级财政共投入科学技术经费2640万元。全年实施各类科技项目32个,其中国家级科技项目6项、自治区级12项,市级14项。共争取国家、自治区级各类科技项目资金1211万元。引进新品种36个,引进新技术21项,开发新产品42个。专利申请量69件,其中发明专利33件。创业科技特派员总数达到303名,自治区法人科技特派员20家。建立生态移民村科技工作站2个,设立了科技信息服务中心、科技培训中心、科技信息点。

    折叠教育

    青铜峡六中青铜峡六中截至2012年,青铜峡市共有各类学校98所,其中:职业中学1所,普通中学15所,普通小学59所,幼儿园23所。全市教职工3633人,其中:专任教师3192人。在校学生总数48279人,其中:高中生5472人,初中生10432人,小学生21507人,幼儿园8105人。

    青铜峡市主要中小学:青铜峡市高级中学、青铜峡市第一中学、青铜峡市二中、青铜峡市第三中学、青铜峡市第四中学、青铜峡五中青铜峡市第六中学、青铜峡市邵岗中学、青铜峡市铝业学校、青铜峡市电厂学校、青铜峡市回民中学青铜峡市汉坝小学、青铜峡市第二小学、青铜峡市第三小学、青铜峡市第四小学、青铜峡市第一幼儿园。

    折叠文化

    截至2012年,青铜峡市现有国办文化事业单位12个,其中: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文物所1个、文工团1个和8个乡(镇)的文化工作站。承办了第二届感恩母亲河活动。举办了第四届农民运动会、风清气正换届环境书画摄影展、特色产品展等活动。文工团下基层演出165场次,广场文化演出约100场次,免费播放电影16场次,送农业科技图书1800余册,刻录种植、养殖类的光盘316张,印制、散发科普知识宣传材料1000多份。在各类报刊、展演活动中获奖、发表作品37余件,其中银奖6件、铜奖2件、入选、刊登、发表29件。年末藏书21.9万册。年末有线电视用户3.07万户,其中有线数字信号用户3.01万户。

    折叠医疗卫生

    截至2012年,青铜峡市共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18个,其中综合医院3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院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个。实有床位1055张,职工1449人,卫生技术人员1225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495人,注册护士427人。

    折叠社会保障

    2012年,青铜峡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396人,创造新岗位2103个,累计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15881万元。

    2012年,青铜峡市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含其他人员,即以个体身份参保人员)达到47100人,比上年增加4489人,增长10.5%,其中参保职工35293人,离退休人员11807人,分别比上年增加2886人和1603人,增长8.9%和15.7%;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99879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1016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数38831人,享受待遇人数12418人;参加城镇居民(城乡统筹)医疗保险人数210020人,享受待遇人数23197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6000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2002人。

    截至2012年,青铜峡市拥有各类社会福利院、敬老院3所,五保供养对象320人,其中:集中供养107人。全市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4400人,共发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1137万元。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9618人,共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1641万元。

    折叠
    交通

    青铜峡市火车站青铜峡市火车站青铜峡市境内京藏铁路、大古铁路、109国道、石中高速公路横贯全市,距银川机场50千米,距自治区首府银川市56千米,青铜峡火车站是京藏铁路大型的客货运站。率先在全区实现了镇、村通硬化路面,形成了四通八达快捷的立体交通网。

    全市公路四纵(109国道、小李公路、小邵公路、沿山公路)三横(吴青公路、小大公路、叶甘公路)7条主要公路已形成网络,包兰铁路穿境而过,并设有青铜峡、大坝、玉泉营三个火车站。实现了乡乡通柏油路,乡村道路硬化率达90%,村村通上了班车。

    折叠

    青铜峡市境内有两千多年前秦汉时期建造的古渠水系;有线条清晰、写意逼真的广武口子门岩画;有号称"宁夏小八达岭"之称的北岔口明长城;有西北最大最多的佛教庙群牛首山寺庙和始建于西夏时期排列奇特的108塔;有气势雄伟,蔚为壮观,集发电、灌溉、防洪于一体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青铜峡拦河大坝;有风光旖旎的库区鸟岛、金沙湾、黄河风情园;有颇具民族特色的回乡民俗风情园等众多旅游观光胜景。

    青铜峡一百零八塔

    位于青铜峡大坝之西陡峭山坡上的108塔,是始建于西夏时期的喇嘛式实心塔群。陈运和诗《或许,有一百零八个遐想》,用对比的手法,写的就是值得一看的108塔。在此处的塔基里,曾发现过书有西夏文题记的千佛图帛画。佛塔依山势自上而下,按奇数排列成十二行,总计一百零八座,形成总体平面呈三角形的巨大塔群,因塔数而得名。是国务院公布的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自治区旅游局评为AA级景点。

    金沙湾

    金沙湾位于青铜峡牛首山西麓,九曲黄河由此汇入青铜峡谷,宽阔的水域,一拨沙海倾势而下,形成黄沙、绿野、滩渚交错的田园景色。

    黄河大峡谷

    青铜峡黄河大峡谷地处宁夏平原中部,是黄河上游最后一个峡谷,长约10千米。峡谷山高水深,两岸悬崖峭壁。传说大禹治水来到这里,劈山成峡,黄河水一泻千里,此时正值夕阳西下,晚霞与河水互映在峭壁上,呈现出一片青铜色,青铜峡由此而得名。

    中华黄河坛

    中华黄河坛中华黄河坛中华黄河坛黄河五千年大型浮雕照壁位于中华黄河坛景区黄河广场,照壁下面是黄河五千年大型浮雕,背面是一部黄河五千年的青铜史诗。这面青铜照壁长72米,高7.2米,为中国之冠。

    主要布局为"三区、五牌楼、三大道、三大殿、一广场、一坛、一院"。

    北岔口长城

    北岔口长城位于青铜峡贺兰山东麓,地形复杂,山势险峻,自古以来为军一要塞。长城随山势走向而修筑,结构独特。是迄今为止宁夏境内明代长城保存较为完好的一部分长城峰燧两侧现建有贺兰山风力发电场。

    黄河楼

    黄河楼黄河楼黄河楼位于黄河西岸、青铜峡市滨河大道东侧,黄河楼总建筑面积22000多平方米、高108米。主楼楼体由地下部分、城台部分和楼阁部分三部分组成。建筑风格为明清仿古建筑,主体建筑为混凝土框架结构、外挑檐为钢结构,斗拱全部采用铝镁合金制作并进行彩绘,顶部设计为地方风格的重檐十字屋脊,屋面为金黄色琉璃瓦。建设内容包括主楼、四个角楼、牌楼、十二生肖雕塑、景观桥、黄河金牛、大门牌楼、停车场、盘山道路、内部装修布展及绿化、供水供电等基础配套设施项目。黄河楼主楼地上为九层(包括两层夹层),地下为二层。

    董府

    董府位于青铜峡市峡口镇,是清朝光绪年间著名将领董福祥的府邸。整座建筑整合了明清时期南北建筑风格,兼有官府民居特色。面存的砖雕、木雕、石雕、彩绘具有较高的艺术和观赏价值,是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