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自拍晒照 > 正文
    购物车
    0

    青铜峡黄河铁桥时代的记忆

    信息发布者:南庄村
    2016-12-30 21:08:57   转载

    1959年7月1日竣工通车,主要为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及黄河两岸运输物资而建。


    铁桥钢梁由铁道部从陕西渭南临潼等地调拨到青铜峡工地,由兰州铁路局桥梁队工程队承建,桥梁上部为上承式钢桁架梁,下部桥墩采用木桩及铅丝笼块石结构,全长292.3米,该桥两端跨河“小桥梁”均采用美国伯利恒加拿大阿尔哥玛两地制造的钢桁架组合而成。中跨采用5组1944年至1947年期间英国多门朗公司制造ESTB半穿式军用钢梁,铁桥钢梁使用了3.5万个铆钉连接。



    当时这座铁桥西接包兰铁路青铜峡支线西河口车站,东街吴青铁路西端。桥长二百八十六公尺,桥面可通火车和汽车。


    目前只能走行人了


    桥上有个历史图片展


    1959年7月1日,横跨宁夏黄河两岸的青铜峡铁桥正式通车。桥面铺设有两种不同轨距的铁轨,供大小蒸汽机车分别使用。 


    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吴生秀剪彩。


    当时的青铜峡黄河铁桥是一座综合利用的桥梁,桥面可走火车、汽车、架子车和行人,是包兰线青铜峡车站至余家桥专用线之间的咽喉。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者在铁桥前留影 


    上世纪七十年代,生活在青铜峡镇的人们在铁桥前留影

     
    由于该桥为半永久性桥梁,原设计使用年限为10年,防洪能力为4000立方米/秒,所以至今铁桥已经过了数次维修加固。1989年9月16日西码头钢构架塌落,1990年3月25日,经过修复恢复通车。

     
    1990年3月25日,恢复通车剪彩



    青铜峡黄河铁桥在修缮加固保护工程之前桥墩有不同程度的沉陷下移,桥面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钢架结构腐蚀情况严重,已不适合车辆通行。


    维修前后铁桥西2号桥墩的对比。桥墩是一般桥梁很少用的筏型基础,就是沿着桥梁中轴线的水下底部抛置大量石块,形成一条连接河底的矮石埕做桥基,然后在上面建桥墩,这种建造方式在中国著名桥梁中只有位于泉州城东13公里处的洛阳桥采用。


    四国钢梁,组成了“四国”桥。桥两端边跨钢梁上标注有:“BETHLEHEMUSA”(美国宾夕法尼亚伯利恒)、“CARNEGIE”(美国卡耐基钢铁公司)、“ALGOMACANADA”(加拿大阿尔哥玛)。中跨5组半穿式钢梁标注有:“CAPGOFLEETENGLAND”(英国伦敦费利特)、“DORMANLONG&CLMBRO”(英国多门朗公司)、SKINNINGROVE”(英国北约克郡海滨小村),以及标注1944至1947年不同制造年份的铭牌。


    二战时期,欧洲桥梁设计理论及钢梁材料经盟军之手传入中国,上世纪50年代期间,中国建造的部分桥梁利用了这些钢梁材料。 


    标有制造年份的铭牌

     
    1991年10月,位于下游1.6公里处的青铜峡公路大桥建成通车,铁桥便不再承担公路桥梁作用。铁桥虽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作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有着半个世纪历史的铁桥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记忆符号。 


    目前此桥只允许行人、自行车或摩托车通过。


    桥下的黄河水 


    远处的青铜峡拦河大坝是黄河流域第二座水利枢纽工程,开建于1958年,1960年建成,高42.7米,长697米,并同时建成了装机30.5万千瓦的中国唯一一座闸墩式水电站,形成了一座容量为600万立方米,回水5公里的峡谷型水库。



    附近横跨唐徕渠的“小铁桥”桥长93.6米,与“大铁桥”边跨的钢桁架、桥面铺设相同。 

     
    桥头处就是青铜古镇所在的黄河大峡谷景区公路。“河流九曲汇青铜,看水先须访古峡”,青铜峡黄河上游的最后一道峡谷。相传大禹治水来过此地,带领民工开山凿石,劈山成峡,修渠筑坝,引黄灌溉,治理水患,造富百姓。历史上的秦渠、汉渠和唐徕渠引水口都开凿于青铜峡谷内。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